Portal Undang-undang China - CJO

Cari undang-undang China dan dokumen awam rasmi dalam bahasa Inggeris

EnglishArabicChinese (Simplified)DutchFrenchGermanHindiItaliJapaneseKoreanPortugueseRussiaSpanyolSwedishBahasa IbraniIndonesianVietnamThaiTurkiMelayu

Undang-undang Notaris China (2017)

公证 法

Jenis undang-undang Undang-undang

Badan pengeluar Jawatankuasa Tetap Kongres Rakyat Nasional

Tarikh yang memberangsangkan September 01, 2017

Tarikh kuat kuasa Jan 01, 2018

Status sah Sah

Skop permohonan Nationwide

Topik Pentadbiran Awam Profesion Undang-Undang

Penyunting Pemerhati CJ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证 法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isi kandungan
第一 章 总则
第二 章 公证 机构
第三 章 公 证 员
第四 章 公证 程序
第五 章 公证 效力
第六 章 法律 责任
第七 章 附则
第一 章 总则
第一 条 为 规范 公证 活动 , 保障 公证 机构 和 公证 员 依法 履行 职责 , 预防 纠纷 , 保障 自然人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合法 权益 , 制定 本法。
第二 条 公证 是 公证 机构 根据 自然人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申请 , 依照 法定 程序 对 民事 法律 行为 、 有 法律 意义 的 事实 和 文书 的 真实性 、 合法性 予以 证明 的 活动。。
第三 条 公证 机构 办理 公证 , 应当 遵守 法律 , 坚持 客观 、 公正 的 原则。
第四 条 全国 设立 中国 公证 协会 , 省 、 自治区 、 中国 设立 地方 公证 协会。 中国 公证 协会 和 地方 公证 协会 是 社会 团体 法人。 中国 公证 协会 章程 会员 代表 大会 大会 制定 , 报 国务院 司法 行政 部门 部门 备案。
公证 协会 是 公证 业 的 自律 性 组织 , 依据 章程 开展 活动 , 对 公证 机构 、 公证 员 的 执业 活动 进行 监督。
第五 条 司法 行政 部门 依照 本法 规定 对 公证 机构 、 公证 员 和 公证 协会 进行 监督 、 指导。
第二 章 公证 机构
第六 条 公证 机构 是 依法 设立 , 不 以 营利 为 目的 , 依法 独立 行使 公证 职能 、 承担 民事责任 的 证明 机构。
第七 条 公证 机构 按照 统筹 规划 、 合理布局 的 原则 , 区 在 县 、 不 设 区 的 市 、 设 区 的 市 、 直辖市 或者 市 辖区 设立 ; 在 区 的 市 、 直辖市 可以 设立 设立 一个 或者 若干 个 公证 机构 机构。 公证 机构 不 按 行政 区划 层层 设立。
条件 条 设立 公证 机构 , 应当 具备 下列 条件:
(一) 有 自己 的 名称 ;
(二) 有 固定 的 场所 ;
(三) 有 二 名 以上 公证 员 ;
(四) 有 开展 公证 业务 所 必需 的 资金。
第九条 设立 公证 机构 , 由 所在地 的 司法 行政 部门 报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司法 行政 部门 按照 规定 程序 批准 后 , 颁发 公证 机构 执业 证书。
第十 条 公证 机构 的 负责 人 应当 在 有 三年 以上 执业 经历 的 公证 员 中 推选 产生 , 由 所在地 的 司法 行政 部门 核准 , 报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司法 行政 部门 备案。
事项 根据 自然人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申请 , 公证 机构 办理 下列 公证 事项:
(一) 合同 ;
(二) 继承 ;
(三) 委托 、 声明 、 赠与 、 遗嘱 ;
(四) 财产 分割 ;
(五) 招标 投标 、 拍卖 ;
(六) 婚姻 状况 、 亲属 关系 、 收养 关系 ;
(七) 出生 、 生存 、 死亡 、 身份 、 经历 、 学历 、 学位 、 职务 、 职称 、 有无 违法 犯罪 记录 ;
(八) 公司 章程 ;
(九) 保全 证据 ;
(十) 文书 上 的 签名 、 印鉴 、 日期 , 文书 的 副本 、 影印 本 与 原本 相符 ;
(十一) 自然人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自愿 申请 办理 的 其他 公证 事项。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应当 公证 的 事项 , 有关 自然人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应当 向 公证 机构 申请 办理 公证。
第十二 条 根据 自然人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申请 , 公证 机构 可以 办理 下列 事务:
(一)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由 公证 机构 登记 的 事务 ;
(二) 提存 ;
(三) 保管 遗嘱 、 遗产 或者 其他 与 公证 事项 有关 的 财产 、 物品 、 文书 ;
(四) 代 写 与 公证 事项 有关 的 法律 事务 文书 ;
(五) 提供 公证 法律 咨询。
行为 条 公证 机构 不得 有 下列 行为:
(一) 为 不真实 、 不 合法 的 事项 出具 公 证书 ;
(二) 毁损 、 篡改 公证 文书 或者 公证 档案 ;
(三) 以 诋毁 其他 公证 机构 、 公证 员 或者 支付 回扣 、 佣金 等 不正当 手段 争 揽 公证 业务 ;
(四) 泄露 在 执业 活动 中 知悉 的 国家 秘密 、 商业 秘密 或者 个人 隐私 ;
(五) 违反 规定 的 收费 标准 收取 公证 费 ;
(六) 法律 、 法规 、 国务院 司法 行政 部门 规定 禁止 的 其他 行为。
第十四 条 公证 机构 应当 建立 业务 、 财务 、 资产 等 管理 制度 , 对 公证 员 的 执业 行为 进行 监督 , 建立 执业 过错 责任 追究 制度。
第十五 条 公证 机构 应当 参加 公证 执业 责任 保险。
第三 章 公证 员
第十六 条 公证 员 是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 条件 , 在 公证 机构 从事 公证 业务 的 执业 人员。
第十七 条 公证 员 的 数量 根据 公证 业务 需要 确定。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司法 行政 部门 应当 根据 公证 机构 的 设置 情况 和 公证 业务 的 需要 核定 员 配备 方案 方案 , 报 国务院 司法 行政 部门 部门 备案。
条件 条 担任 公证 员 , 应当 具备 下列 条件:
(一) 具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籍 ;
(二) 年龄 二 十五 周岁 以上 六 十五 周岁 以下 ;
(三) 公道 正派 , 遵纪守法 , 品行 良好 ;
(四) 通过 国家 统一 法律 职业 资格 考试 取得 法律 职业 资格 ;
(五) 在 公证 机构 实习 二年 以上 或者 具有 三年 以上 其他 法律 职业 经历 并 在 公证 机构 实习 一年 以上 , 经 考核 合格。
第十九 条 从事 法学 教学 、 研究 工作 , 具有 高级 职称 的 人员 , 或者 具有 本科 以上 学历 , 从事 审判 、 检察 、 法制 工作 、 法律 服务 满 十年 的 、 律师 , , 已经 离开 原 工作岗位 , 经 经 考核 合格的 , 可以 担任 公证 员。
员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不得 担任 公证 员:
(一)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的 ;
(二) 因 故意 犯罪 或者 职务 过失 犯罪 受过 刑事 处罚 的 ;
(三) 被 开除 公职 的 ;
(四) 被 吊销 公证 员 、 律师 执业 证书 的。
第二十 一条 担任 公证 员 , 应当 由 符合 公证 员 条件 的 人员 提出 申请 , 经 公证 机构 推荐 , 由 所在地 的 司法 行政 部门 报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司法 行政 部门 部门 审核 同意 后 , 报请 国务院 国务院 司法 行政部门 任命 , 并 由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司法 行政 部门 颁发 公证 员 执业 证书。
第二十 二条 公证 员 应当 遵纪守法 , 恪守 职业 道德 , 依法 履行 公证 职责 , 保守 执业 秘密。
公证 员 有权 获得 劳动 报酬 , 享受 保险 和 福利待遇 ; 有权 提出 辞职 、 申诉 或者 控告 ; 非 因 法定 事由 和 非 经 法定 程序 , 不 被 免职 或者 处罚。
行为 三条 公证 员 不得 有 下列 行为:
(一) 同时 在 二个 以上 公证 机构 执业 ;
(二) 从事 有 报酬 的 其他 职业 ;
(三) 为 本人 及 近 亲属 办理 公证 或者 办理 与 本人 及 近 亲属 有利害关系 的 公证 ;
(四) 私自 出具 公 证书 ;
(五) 为 不真实 、 不 合法 的 事项 出具 公 证书 ;
(六) 侵占 、 挪用 公证 费 或者 侵占 、 盗窃 公证 专用 物品 ;
(七) 毁损 、 篡改 公证 文书 或者 公证 档案 ;
(八) 泄露 在 执业 活动 中 知悉 的 国家 秘密 、 商业 秘密 或者 个人 隐私 ;
(九) 法律 、 法规 、 国务院 司法 行政 部门 规定 禁止 的 其他 行为。
第二十 四条 公证 员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由 所在地 的 司法 行政 部门 报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司法 行政 部门 提请 国务院 司法 行政 部门 予以 免职:
(一) 丧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籍 的 ;
(二) 年 满 六 十五 周岁 或者 因 健康 原因 不能 继续 履行 职务 的 ;
(三) 自愿 辞去 公证 员 职务 的 ;
(四) 被 吊销 公证 员 执业 证书 的。
第四 章 公证 程序
第二十 五条 自然人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申请 办理 公证 , 可以 向 住所 地 、 经常 居住 地 、 行为 地 或者 事实 发生 地 的 公证 机构 提出。
申请 办理 涉及 不动产 的 公证 , 应当 向 不动产 所在地 的 公证 机构 提出 ; 申请 办理 涉及 不动产 的 委托 、 声明 、 赠与 、 遗嘱 的 公证 , 可以 适用 前款 规定。
第二十 六条 自然人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可以 委托 他人 办理 公证 , 但 遗嘱 、 生存 、 收养 关系 等 应当 由 本人 办理 公证 的 除外。
第二 十七 条 申请 办理 公证 的 当事人 应当 向 公证 机构 如实 说明 申请 公证 的 事项 的 有关 情况 , 提供 真实 、 合法 、 充分 的 证明 材料 ; 提供 的 材料 不 充分 充分 的 , 公证 机构 可以 要求 要求 补充。
公证 机构 受理 公证 申请 后 , 应当 告知 当事人 申请 公证 事项 的 法律 意义 和 可能 产生 的 法律 后果 , 并将 告知 内容 记录 存档。
第二 十八 条 公证 机构 办理 公证 , 应当 根据 不同 公证 事项 的 办证 规则 , 分别 审查 下列 事项:
(一) 当事人 的 身份 、 申请 办理 该项 公证 的 资格 以及 相应 的 权利 ;
(二) 提供 的 文书 内容 是否 完备 , 含义 是否 清晰 , 签名 、 印鉴 是否 齐全 ;
(三) 提供 的 证明 材料 是否 真实 、 合法 、 充分 ;
(四) 申请 公证 的 事项 是否 真实 、 合法。
第二 十九 条 公证 机构 对 申请 公证 的 事项 以及 当事人 提供 的 证明 材料 , 按照 有关 办证 规则 需要 核实 或者 对其 有疑义 的 , 应当 进行 核实 , 或者 委托 公证 机构 代为 代为 核实 , 有关 单位 或者 个人 个人 应当 依法予以 协助。
第三 十条 公证 机构 经 审查 , 认为 申请 提供 的 充分 , , 、 合法 、 充分 , 申请 公证 的 事项 真实 、 合法 的 , 应当 自 受理 公证 申请 之 起 十五 个 工作日 内向 当事人 出具 出具 公 证书。 但是 但是, 因 不可抗力 、 补充 证明 材料 或者 需要 核实 有关 情况 的 , 所需 时间 不 计算 在 期限 内。
公证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公证 机构 不予 办理 公证:
(一)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人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人 没有 监护人 代理 申请 办理 公证 的 ;
(二) 当事人 与 申请 公证 的 事项 没 有利害关系 的 ;
(三) 申请 公证 的 事项 属 专业 技术 鉴定 、 评估 事项 的 ;
(四) 当事人 之间 对 申请 公证 的 事项 有争议 的 ;
(五) 当事人 虚构 、 隐瞒 事实 , 或者 提供 虚假 证明 材料 的 ;
(六) 当事人 提供 的 证明 材料 不 充分 或者 拒绝 补充 证明 材料 的 ;
(七) 申请 公证 的 事项 不真实 、 不 合法 的 ;
(八) 申请 公证 的 事项 违背 社会公德 的 ;
(九) 当事人 拒绝 按照 规定 支付 公证 费 的。
第三 十二 条 公 证书 应当 按照 国务院 司法 行政 部门 规定 的 格式 制作 , 由 公证 员 签名 或者 加盖 签名 章 并 加盖 公证 机构 印章。 公 证书 自 出具 之 日 起 生效。。
公 证书 应当 使用 全国 通用 的 文字 ; 在 民族自治 地方 , 根据 当事人 的 要求 , 可以 制作 当地 通用 的 民族 文字 文本。
第三 十三 条 公 证书 需要 在 国外 使用 , 使用 国 要求 先 认证 的 , 应当 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交部 或者 外交部 授权 的 机构 和 有关 国家 驻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使 (领) 馆 认证。。
第三 十四 条 当事人 应当 按照 规定 支付 公证 费。
对 符合 法律 援助 条件 的 当事人 , 公证 机构 应当 按照 规定 减免 公证 费。
第三 十五 条 公证 机构 应当 将 公证 文书 分类 立卷 , 归档 保存。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应当 公证 的 事项 等 重要 的 公证 档案 在 公证 机构 保存 期满 , 应当 按照 规定 移交 地方 档案馆 保管。
第五 章 公证 效力
第三 十六 条 经 公证 的 民事 法律 行为 、 有 法律 意义 的 事实 和 文书 , 应当 作为 认定 事实 的 根据 , 但 有 相反 证据 足以 推翻 该项 公证 的 除外。
第三 十七 条 对 经 公证 的 以 给付 为 内容 并 载明 债务人 愿意 接受 强制 执行 承诺 的 债权 文书 , 债务人 不 履行 或者 履行 不适当 的 , 债权人 可以 依法 向 有 管辖权 的 人民法院 申请 执行。
前款 规定 的 债权 文书 确 有 错误 的 , 人民法院 裁定 不予 执行 , 并将 裁定 书 送达 双方 当事人 和 公证 机构。
第三 十八 条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未经 公证 的 事项 不 具有 法律 效力 的 , 依照 其 规定。
第三 十九 条 当事人 、 公证 事项 的 利害关系人 认为 公 证书 有 错误 的 , 可以 向 出具 该 公 证书 的 公证 机构 提出 复查。 公 证书 的 内容 违法 或者 事实 不符 的 的 , 公证 机构 应当 撤销 该 该 公 证书并 予以 公告 , 该 公 证书 自始 无效 ; 公 证书 有 其他 错误 的 , 公证 机构 应当 予以 更正。
第四 十条 当事人 、 公证 事项 的 利害关系人 对 公 证书 的 内容 有争议 的 , 可以 就该 争议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民事诉讼。
第六 章 法律 责任
第四十一条 公证 机构 及其 公证 员 有 下列 行为 之一 的 , 由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或者 设 区 的 市 人民政府 司法 行政 部门 给予 警告 ; 情节 严重 的 , 对 公证 机构 处 一 万元 以上 五万元 以下 罚款 , 对 公证 员 处 一 千元 以上 五 千元 以下 罚款 , 并 可以 给予 三个月 以上 六个月 以下 停止 执业 的 处罚 ; 有 违法 所得 的 , 没收 违法 所得 :
(一) 以 诋毁 其他 公证 机构 、 公证 员 或者 支付 回扣 、 佣金 等 不正当 手段 争 揽 公证 业务 的 ;
(二) 违反 规定 的 收费 标准 收取 公证 费 的 ;
(三) 同时 在 二个 以上 公证 机构 执业 的 ;
(四) 从事 有 报酬 的 其他 职业 的 ;
(五) 为 本人 及 近 亲属 办理 公证 或者 办理 与 本人 及 近 亲属 有利害关系 的 公证 的 ;
(六) 依照 法律 、 行政 法规 的 规定 , 应当 给予 处罚 的 其他 行为。
第四 十二 条 公证 机构 及其 公证 员 有 下列 行为 之一 的 , 由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或者 设 区 的 市 人民政府 司法 行政 部门 对 公证 机构 给予 警告 , 并处 二 万元 以上 十 万元 以下罚款 , 并 可以 给予 一个月 以上 三个月 以下 停业 整顿 的 处罚 ; 对 公证 员 给予 警告 , 并处 二 千元 以上 一 万元 以下 罚款 , 并 可以 给予 三个月 以上 十 二个月 以下 停止 执业 的 的处罚 ; 有 违法 所得 的 , 没收 违法 所得 ; 情节 严重 的 , 由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司法 行政 部门 吊销 公证 员 执业 证书 ;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一) 私自 出具 公 证书 的 ;
(二) 为 不真实 、 不 合法 的 事项 出具 公 证书 的 ;
(三) 侵占 、 挪用 公证 费 或者 侵占 、 盗窃 公证 专用 物品 的 ;
(四) 毁损 、 篡改 公证 文书 或者 公证 档案 的 ;
(五) 泄露 在 执业 活动 中 知悉 的 国家 秘密 、 商业 秘密 或者 个人 隐私 的 ;
(六) 依照 法律 、 行政 法规 的 规定 , 应当 给予 处罚 的 其他 行为。
因 故意 犯罪 或者 职务 过失 犯罪 受 刑事 处罚 的 , 应当 吊销 公证 员 执业 证书。
被 吊销 公证 员 执业 证书 的 , 不得 担任 辩护人 、 诉讼 代理人 , 但 系 刑事诉讼 、 民事诉讼 、 行政 诉讼当事人 的 监护人 、 近 亲属 的 除外。
第四 十三 条 公证 机构 及其 公证 员 因 过错 给 当事人 、 公证 事项 的 利害关系人 造成 损失 的 , 由 公证 机构 承担 相应 的 赔偿 责任 ; 公证 机构 赔偿 后 可以 向 向 有 故意 或者 重大 过失 的 公证 公证 员追偿。
当事人 、 公证 事项 的 利害关系人 与 公证 机构 因 赔偿 发生 争议 的 ,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民事诉讼。
第四 十四 条 当事人 以及 其他 个人 或者 组织 有 下列 行为 之一 , 给 他人 造成 损失 的 , 依法 承担 民事责任 ; 违反 治安 管理 的 , 依法 给予 治安 管理 处罚 ;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一) 提供 虚假 证明 材料 , 骗取 公 证书 的 ;
(二) 利用 虚假 公 证书 从事 欺诈 活动 的 ;
(三) 伪造 、 变造 或者 买卖 伪造 、 变造 的 公 证书 、 公证 机构 印章 的。
第七 章 附 则
第四 十五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外 使 (领) 馆 可以 依照 本法 的 规定 或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缔结 或者 参加 的 国际 条约 的 规定 , 办理 公证。
第四 十六 条 公证 费 的 收费 标准 由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价格 主管 部门 会同 同级 司法 行政 部门 制定。
自 十七 条 本法 自 2006 年 3 月 1 日 起 施行。

© 2020 Guodong Du dan Meng Yu. Hak cipta terpelihara. Penerbitan semula atau pengagihan semula kandungan, termasuk dengan membingkaikan atau cara serupa, dilarang tanpa persetujuan bertulis dari Guodong Du dan Meng Yu terlebih dah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