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 Undang-undang China - CJO

Cari undang-undang China dan dokumen awam rasmi dalam bahasa Inggeris

EnglishArabicChinese (Simplified)DutchFrenchGermanHindiItaliJapaneseKoreanPortugueseRussiaSpanyolSwedishBahasa IbraniIndonesianVietnamThaiTurkiMelayu

Undang-Undang Amal China (2016)

慈善 法

Jenis undang-undang Undang-undang

Badan pengeluar Jawatankuasa Tetap Kongres Rakyat Nasional

Tarikh yang memberangsangkan Mar 16, 2016

Tarikh kuat kuasa September 01, 2016

Status sah Sah

Skop permohonan Nationwide

Topik Undang-Undang Amal

Penyunting Pemerhati CJ

中华人民共和国 慈善 法
(2016 年 3 月 16 日 第十二届 全国 人民 代表 大会 第四 次 会议 通过)
isi kandungan
第一 章 总则
第二 章 慈善 组织
第三 章 慈善 募捐
第四 章 慈善 捐赠
第五 章 慈善 信托
第六 章 慈善 财产
第七 章 慈善 服务
第八 章 信息 公开
第九 章 促进 措施
第十 章 监督 管理
第十一 章 法律 责任
第十二 章 附则
第一 章 总则
第一 条 为了 发展 慈善 事业 , 弘扬 慈善 文化 , 规范 慈善 活动 , 保护 慈善 组织 、 捐赠 人 、 志愿者 、 受益人 等 慈善 活动 参与者 的 合法 权益 , 促进 进步 , , 共享 发展 成果 , 制定 本法。。
第二 条 自然人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开展 慈善 活动 以及 与 慈善 有关 的 活动 , 适用 本法。 其他 法律 有 特别 规定 的 , 依照 其 规定。
第三 条 本法 所称 慈善 活动 , 是 指 自然人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以 捐赠 财产 或者 提供 服务 等 方式 , 自愿 开展 的 下列 公益 活动:
(一) 扶贫 、 济困 ;
(二) 扶 老 、 救 孤 、 恤 病 、 助残 、 优抚 ;
(三) 救助 自然 灾害 、 事故 灾难 和 公共卫生 事件 等 突发 事件 造成 的 损害 ;
(四) 促进 教育 、 科学 、 文化 、 卫生 、 体育 等 事业 的 发展 ;
(五) 防治 污染 和 其他 公害 , 保护 和 改善 生态 环境 ;
(六)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 其他 公益 活动。
第四 条 开展 慈善 活动 , 应当 遵循 合法 、 自愿 、 诚信 、 非营利 的 原则 , 不得 违背 社会公德 , 不得 危害 国家 安全 、 损害 社会 公共 利益 和 他人 合法 权益。
第五 条 国家 鼓励 和 支持 自然人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践行 社会主义 核心 价值观 , 弘扬 中华民族 传统 美德 , 依法 开展 慈善 活动。
第六 条 国务院 民政 部门 主管 全国 慈善 工作 , 县级 以上 地方 各级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主管 本 行政区 域内 的 慈善 工作 ;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 依照 本法 和 其他 有关 法律 法规 , 在 各自 的 职责范围 内 做好 相关 工作。
第七 条 每年 9 月 5 日 为 “中华 慈善 日”。
第二 章 慈善 组织
第八 条 本法 所称 慈善 组织 , 是 指 依法 成立 、 符合 本法 规定 , 以 面向 社会 开展 慈善 活动 为 宗旨 的 非营利 性 组织。
慈善 组织 可以 采取 基金会 、 社会 团体 、 社会 服务 机构 等 组织 形式。
条件 慈善 组织 应当 符合 下列 条件:
(一) 以 开展 慈善 活动 为 宗旨 ;
(二) 不 以 营利 为 目的 ;
(三) 有 自己 的 名称 和 住所 ;
(四) 有组织 章程 ;
(五) 有 必要 的 财产 ;
(六) 有 符合 条件 的 组织 机构 和 负责 人 ;
(七)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的 其他 条件。
第十 条 设立 慈善 组织 , 应当 向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应当 申请 登记 , 民政 部门 应当 自 受理 申请 之 日 起 三十 日内 作出 决定。 符合 本法 规定 条件 的 , 准予 登记 并向 社会 公告 ; 不 符合本法 规定 条件 的 , 不予 登记 并 书面 说明 理由。
本法 公布 前 已经 设立 的 基金会 、 社会 团体 、 社会 , 机构 等 非营利 性 组织 , 可以 向其 登记 的 民政 部门 申请 认定 为 慈善 组织 , 民政 部门 应当 自 申请 申请 之 日 起 二十 日内 作出 决定 决定。符合 慈善 组织 条件 的 , 予以 认定 并向 社会 公告 ; 不 符合 慈善 组织 条件 的 , 不予 认定 并 书面 说明 理由。
有 特殊 情况 需要 延长 登记 或者 认定 期限 的 , 报 经 国务院 民政 部门 批准 , 可以 适当 延长 , 但 延长 的 期限 不得 超过 六十 日。
事项 慈善 组织 的 章程 , 应当 符合 法律 法规 的 规定 , 并 载明 下列 事项:
(一) 名称 和 住所 ;
(二) 组织 形式 ;
(三) 宗旨 和 活动 范围 ;
(四) 财产 来源 及 构成 ;
(五) 决策 、 执行 机构 的 组成 及 职责 ;
(六) 内部 监督 机制 ;
(七) 财产 管理 使用 制度 ;
(八) 项目 管理 制度 ;
(九) 终止 情形 及 终止 后 的 清算 办法 ;
(十) 其他 重要 事项。
第十二 条 慈善 组织 应当 根据 法律 法规 以及 章程 的 规定 , 建立 健全 内部 治理 结构 , 明确 决策 、 执行 、 监督 等 方面 的 职责 权限 , 开展 慈善 活动。
慈善 组织 应当 执行 国家 统一 的 会计 制度 , 依法 进行 会计 核算 , 建立 健全 会计 监督 制度 , 并 接受 政府 有关部门 的 监督 管理。
第十三 条 慈善 组织 应当 每年 向其 登记 的 民政 部门 会计 报告 报告 报告 和 财务 会计 报告。 报告 应当 包括 年度 开展 募捐 和 接受 捐赠 情况 、 慈善 财产 的 使用 情况 、 慈善 项目 实施 情况 情况 以及 慈善 组织 工作 工作人员 的 工资 福利 情况。
第十四 条 慈善 组织 的 发起人 、 主要 捐赠 人 以及 管理 人员 , 不得 利用 其 关联 关系 损害 慈善 组织 、 受益人 的 利益 和 社会 公共 利益。
慈善 组织 的 发起人 、 主要 捐赠 人 以及 管理 人员 与 慈善 组织 发生 交易 行为 的 , 不得 参与 慈善 组织 有关 该 交易 行为 的 决策 , 有关 交易 情况 应当 向 社会 公开。。
第十五 条 慈善 组织 不得 从事 、 资助 危害 国家 安全 和 不得 公共 利益 的 活动 , 不得 接受 附加 违反 法律 法规 和 违背 社会公德 条件 的 捐赠 , 不得 对 受益人 附加 违反 法律 法规 和 违背 社会公德 的 条件。
人 条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不得 担任 慈善 组织 的 负责 人:
(一)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的 ;
(二) 因 故意 犯罪 被 判处 刑罚 , 自 刑罚 执行 完毕 之 日 起 未逾 五年 的 ;
(三) 在 被 吊销 登记 证书 或者 被 取缔 的 组织 担任 负责 人 , 自 该 组织 被 吊销 登记 证书 或者 被 取缔 之 日 起 未逾 五年 的 ;
(四)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的 其他 情形。
终止 条 慈善 组织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应当 终止:
(一) 出现 章程 规定 的 终止 情形 的 ;
(二) 因 分立 、 合并 需要 终止 的 ;
(三) 连续 二年 未 从事 慈善 活动 的 ;
(四) 依法 被 撤销 登记 或者 吊销 登记 证书 的 ;
(五)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应当 终止 的 其他 情形。
第十八 条 慈善 组织 终止 , 应当 进行 清算。
慈善 组织 的 决策 机构 应当 在 本法 第十七 条 规定 的 终止 情形 出现 之 日 起 三十 日内 成立 清算 组 进行 清算 , 并向 社会 公告。 不 成立 清算 组 清算 组 组 不 履行 职责 的 , 民政 部门 部门 可以 申请 人民 人民法院 指定 有关 人员 组成 清算 组 进行 清算。
慈善 组织 清算 后 的 剩余 财产 , 应当 按照 慈善 组织 章程 的 规定 转给 宗旨 相同 或者 相近 的 慈善 组织 ; 章程 未 规定 的 , 由 民政 部门 主持 转给 相同 或者 相近 相近 的 慈善 组织 , 并向 社会 社会 公告。
慈善 组织 清算 结束 后 , 应当 向其 登记 的 民政 部门 办理 注销 登记 , 并由 民政 部门 向 社会 公告。
第十九 条 慈善 组织 依法 成立 行业 组织。
慈善 行业 组织 应当 反映 行业 诉求 , 推动 行业 交流 , 提高 慈善 行业 公信力 , 促进 慈善 事业 发展。
第二十条 慈善 组织 的 组织 形式 、 登记 管理 的 具体 办法 由 国务院 制定。
第三 章 慈善 募捐
第二十 一条 本法 所称 慈善 募捐 , 是 指 慈善 组织 基于 慈善 宗旨 募集 财产 的 活动。
慈善 募捐 , 包括 面向 社会 公众 的 公开 募捐 和 面向 特定 对象 的 定向 募捐。
第二十 二条 慈善 组织 开展 公开 募捐 , 应当 取得 公开 募捐 资格。 依法 登记 满 二年 的 慈善 组织 , 可以 向其 登记 的 民政 部门 申请 公开 募捐 资格。 民政 应当 自 自 受理 申请 之 日 起 二十 日内 日内作出 决定。 慈善 组织 符合 内部 治理 结构 健全 、 运作 规范 的 条件 的 , 发给 公开 募捐 资格 证书 ; 不 符合 条件 的 , 不 发给 公开 募捐 资格 证书 并 书面 说明 理由。。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自 登记 之 日 起 可以 公开 募捐 的 基金会 和 社会 团体 , 由 民政 部门 直接 发给 公开 募捐 资格 证书。
方式 三条 开展 公开 募捐 , 可以 采取 下列 方式:
(一) 在 公共 场所 设置 募捐箱 ;
(二) 举办 面向 社会 公众 的 义演 、 义 赛 、 义卖 、 义 展 、 义拍 、 慈善 晚会 等 ;
(三) 通过 广播 、 电视 、 报刊 、 互联网 等 媒体 发布 募捐 信息 ;
(四) 其他 公开 募捐 方式。
慈善 组织 采取 前款 第一 项 、 第二 项 规定 的 方式 在 公开 募捐 的 , 应当 在 其 登记 的 民政 部门 管辖 区域 内 进行 , 确 有 必要 在 其 的 民政 部门 部门 管辖 区域 外 进行 的 , 应当 应当 报 其开展 募捐 活动 所在地 的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备案。 捐赠 人 的 捐赠 行为 不受 地域 限制。
慈善 组织 通过 互联网 开展 公开 募捐 的 , 应当 在 国务院 民政 部门 统一 或者 ​​指定 的 慈善 信息 平台 发布 募捐 信息 , 并 可以 同时 在 其 网站 发布 募捐 信息。
第二十 四条 开展 公开 募捐 , 应当 制定 募捐 方案。 募捐 方案 包括 募捐 目的 、 起止 时间 和 地域 、 活动 负责 人 姓名 和 办公 地址 、 接受 捐赠 方式 、 账户 、 、 受益人 、 募得 款 物 用途 、 、 募捐成本 、 剩余 财产 的 处理 等。
募捐 方案 应当 在 开展 募捐 活动 前 报 慈善 组织 登记 的 民政 部门 备案。
第二十 五条 开展 公开 募捐 , 应当 在 募捐 活动 现场 或者 募捐 活动 载体 的 显 著 位置 , 公布 募捐 组织 名称 、 公开 募捐 资格 证书 、 募捐 方案 、 联系 方式 、 募捐 信息 查询 方法 等。
第二十 六条 不 具有 公开 募捐 资格 的 组织 或者 个人 基于 慈善 目的 , 可以 与 具有 公开 募捐 资格 的 慈善 组织 合作 , 由 该 慈善 组织 开展 公开 募捐 并 管理 募得 款 物。。
第二 十七 条 广播 、 电视 、 报刊 以及 网络 服务 提供 者 、 电信 运营 商 , 应当 对 利用 其 平台 开展 公开 募捐 的 慈善 组织 的 登记 证书 、 公开 募捐 资格 证书 进行 验证。。
第二 十八 条 慈善 组织 自 登记 之 日 起 可以 开展 定向 募捐。
慈善 组织 开展 定向 募捐 , 应当 在 发起人 、 理事会 成员 和 会员 等 特定 对象 的 范围 内 进行 , 并向 募捐 对象 说明 募捐 目的 、 募得 款 物 用途 等 事项。
第二 十九 条 开展 定向 募捐 , 不得 采取 或者 变相 采取 本法 第二十 三条 规定 的 方式。
第三 十条 发生 重大 自然 灾害 、 事故 灾难 和 公共卫生 事件 等 突发 事件 , 需要 迅速 开展 救助 时 , 有关 人民政府 应当 建立 协调 机制 , 提供 需求 信息 , 及时 有序 引导 开展 募捐 和 救助 活动。
第三十一条 开展 募捐 活动 , 应当 尊重 和 维护 募捐 对象 的 合法 权益 , 保障 募捐 对象 的 知情权 , 不得 通过 虚构 事实 等 方式 欺骗 、 诱导 募捐 对象 实施 捐赠。
第三 十二 条 开展 募捐 活动 , 不得 摊派 或者 变相 摊派 , 不得 妨碍 公共秩序 、 企业 生产 经营 和 居民 生活。
第三 十三 条 禁止 任何 组织 或者 个人 假借 慈善 名义 或者 假冒 慈善 组织 开展 募捐 活动 , 骗取 财产。
第四 章 慈善 捐赠
第三 十四 条 本法 所称 慈善 捐赠 , 是 指 自然人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基于 慈善 目的 , 自愿 、 无偿 赠与 财产 的 活动。
第三 十五 条 捐赠 人 可以 通过 慈善 组织 捐赠 , 也 可以 直接 向 受益人 捐赠。
第三 十六 条 捐赠 人 捐赠 的 财产 应当 是 其 有权 处分 的 合法 财产。 捐赠 财产 包括 货币 、 实物 、 房屋 、 有价证券 、 股权 、 知识产权 等 有形 和 无形 财产。
捐赠 人 捐赠 的 实物 应当 具有 使用价值 , 符合 安全 、 卫生 、 环保 等 标准。
捐赠 人 捐赠 本 企业 产品 的 , 应当 依法 承担 产品 质量 责任 和 义务。
第三 十七 条 自然人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开展 演出 、 经营 、 销售 、 拍卖 等 经营 性 活动 , 承诺 将 全部 或者 部分 所得 用于 慈善 目的 的 , 应当 举办 活动 前 前 与 慈善 组织 或者 其他 接受 捐赠 捐赠 的 人签订 捐赠 协议 , 活动 结束 后 按照 捐赠 协议 履行 捐赠 义务 , 并将 捐赠 情况 向 社会 公开。
第三 十八 条 慈善 组织 接受 捐赠 , 应当 向 捐赠 人 开具 由 财政 部门 统一 监 (印) 制 的 捐赠 票据。 捐赠 票据 应当 载明 捐赠 人 、 捐赠 的 种类 及 及 数量 、 慈善 组织 名称 和 和 经办 人姓名 、 票据 日期 等。 捐赠 人 匿名 或者 放弃 接受 捐赠 票据 的 , 慈善 组织 应当 做好 相关 记录。
第三 十九 条 慈善 组织 接受 捐赠 , 捐赠 人 要求 签订 书面 捐赠 协议 的 , 慈善 组织 应当 与 捐赠 人 签订 书面 捐赠 协议。
书面 捐赠 协议 包括 捐赠 人和 慈善 组织 名称 , 捐赠 财产 的 种类 、 数量 、 质量 、 用途 、 交付 时间 等 内容。
第四 十条 捐赠 人 与 慈善 组织 约定 捐赠 财产 的 用途 和 受益人 时 , 不得 指定 捐赠 人 的 利害关系人 作为 受益人。
任何 组织 和 个人 不得 利用 慈善 捐赠 违反 法律 规定 宣传 烟草 制品 , 不得 利用 慈善 捐赠 以 任何 方式 宣传 法律 禁止 宣传 的 产品 和 事项。
第四十一条 捐赠 人 应当 按照 捐赠 协议 履行 捐赠 义务。 捐赠 人 违反 捐赠 协议 逾期 未 交付 捐赠 财产 ,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慈善 组织 或者 其他 接受 捐赠 人 可以 可以 要求 交付 ; 捐赠 人 拒不 交付 交付的 , 慈善 组织 和 其他 接受 捐赠 的 人 可以 依法 向 人民法院 申请 支付 令 或者 提起 诉讼:
(一) 捐赠 人 通过 广播 、 电视 、 报刊 、 互联网 等 媒体 公开 承诺 捐赠 的 ;
(二) 捐赠 财产 用于 本法 第三 条 第一 项 至 第三 项 规定 的 慈善 活动 , 并 签订 书面 捐赠 协议 的。。
捐赠 人 公开 承诺 捐赠 或者 签订 书面 捐赠 协议 后 经济 状况 显 著 恶化 , 严重 影响 其 生产 经营 或者 家庭 生活 的 , 经 向 公开 承诺 捐赠 地 或者 捐赠 协议 签订 签订 地 的 民政 部门 报告 并向 社会 公开 说明 情况 情况 情况 说明 情况可以 不再 履行 捐赠 义务。
第四 十二 条 捐赠 人 有权 查询 、 复制 其 捐赠 财产 管理 使用 的 有关 资料 , 慈善 组织 应当 及时 主动 向 捐赠 人 反馈 有关 情况。
慈善 组织 违反 捐赠 协议 约定 的 用途 , 滥用 捐赠 财产 的 , 捐赠 人 有权 要求 其 改正 ; 拒不 改正 的 , 捐赠 人 可以 向 民政 部门 投诉 、 举报 或者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第四 十三 条 国有 企业 实施 慈善 捐赠 应当 遵守 有关 国有 资产 管理 的 规定 , 履行 批准 和 备案 程序。
第五 章 慈善 信托
第四 十四 条 本法 所称 慈善 信托 属于 公益 信托 , 是 指 委托人 基于 慈善 目的 , 依法 将 其 财产 委托 给 受托人 , 由 受托人 按照 委托人 意愿 以 受托人 名义 进行 管理 和 处分 , 开展 慈善活动 的 行为。
第四 十五 条 设立 慈善 信托 、 确定 受托人 和 监察人 , 应当 采取 书面 形式。 受托人 应当 在 慈善 信托 文件 签订 之 日 起 七日 内 , 将 相关 文件 向 受托人 ,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备案。
未 按照 前款 规定 将 相关 文件 报 民政 部门 备案 的 , 不 享受 税收 优惠。
第四 十六 条 慈善 信托 的 受托人 , 可以 由 委托人 确定 其 信赖 的 慈善 组织 或者 信托公司 担任。
第四 十七 条 慈善 信托 的 受托人 违反 信托 义务 或者 难以 履行 职责 的 , 委托人 可以 变更 受托人。 变更 后 的 受托人 应当 自 变更 之 日 起 七日 内 , 变更 情况 情况 报 原 备案 的 民政 部门 重新 重新备案。
第四 十八 条 慈善 信托 的 受托人 管理 和 处分 信托 财产 , 应当 按照 信托 目的 , 恪尽职守 , 履行 诚信 、 谨慎 管理 的 义务。
慈善 信托 的 受托人 应当 根据 信托 文件 和 委托人 的 要求 事务 及时 向 委托人 报告 信托 事务 处理 情况 、 信托 财产 管理 使用 情况。 慈善 信托 的 受托人 应当 每年 至少 将 将 信托 事务 处理 情况 及 财务 状况 状况 向其备案 的 民政 部门 报告 , 并向 社会 公开。
第四 十九 条 慈善 信托 的 委托人 根据 需要 , 可以确定 信托 监察人。
信托 监察人 对 受托人 的 行为 进行 监督 , 依法 维护 委托人 和 受益人 的 权益。 信托 监察人 发现 受托人 违反 信托 义务 或者 难以 履行 职责 的 , 应当 向 委托人 报告 , 并 有权 以 自己 的 名义 向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第五 十条 慈善 信托 的 设立 、 信托 财产 的 管理 、 和 当事人 、 信托 的 终止 和 清算 等 事项 , 本章 未 规定 的 , 适用 本法 其他 有关 规定 ; 本法 未 规定 的 , 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信托 法》 的 有关 规定。
第六 章 慈善 财产
包括 慈善 组织 的 财产 包括:
(一) 发起人 捐赠 、 资助 的 创始 财产 ;
(二) 募集 的 财产 ;
(三) 其他 合法 财产。
第五 十二 条 慈善 组织 的 财产 应当 根据 章程 和 捐赠 协议 的 规定 全部 用于 慈善 目的 , 不得 在 发起人 、 捐赠 人 以及 慈善 组织 成员 中 分配。
任何 组织 和 个人 不得 私分 、 挪用 、 截留 或者 侵占 慈善 财产。
第 五十 三条 慈善 组织 对 募集 的 财产 , 应当 登记 造册 , 严格 管理 , 专款 专用。
捐赠 人 捐赠 的 实物 不易 储存 、 运输 或者 难以 直接 用于 慈善 目的 的 , 慈善 组织 可以 依法 拍卖 或者 变卖 , 所得 收入 扣除 必要 费用 后 , 应当 全部 用于 慈善 目的。。
第 五十 四条 慈善 组织 为 实现 财产 保值 、 增值 进行 投资 的 , 应当 遵循 合法 、 安全 、 有效 的 原则 , 投资 取得 的 收益 应当 全部 用于 慈善 目的 慈善 组织 组织 的 重大 投资 方案 应当 经 决策 决策 机构 组成 人员 人员三分之二 以上 同意。 政府 资助 的 财产 和 捐赠 协议 约定 不得 投资 的 财产 , 不得 用于 投资。 慈善 组织 的 负责 人和 工作 人员 不得 在 慈善 组织 投资 的 企业 兼职 或者 领取 报酬。。
前款 规定 事项 的 具体 办法 , 由 国务院 民政 部门 制定。
第五 十五 条 慈善 组织 开展 慈善 活动 , 应当 依照 法律 按照 和 章程 的 规定 , 按照 募捐 方案 或者 捐赠 协议 使用 捐赠 财产。 慈善 组织 确需 变更 募捐 方案 的 捐赠 财产 用途 的 , 应当 报 报 民政 部门 备案 ; ;确需 变更 捐赠 协议 约定 的 捐赠 财产 用途 的 , 应当 征得 捐赠 人 同意。
第五 十六 条 慈善 组织 应当 合理 设计 慈善 项目 , 优化 实施 流程 , 降低 运行 成本 , 提高 慈善 财产 使用 效益。
慈善 组织 应当 建立 项目 管理 制度 , 对 项目 实施 情况 进行 跟踪 监督。
第五 十七 条 慈善 项目 终止 后 捐赠 财产 有 剩余 的 , 按照 募捐 方案 或者 捐赠 协议 处理 ; 募捐 方案 未 规定 或者 捐赠 协议 未 约定 的 , 慈善 组织 将 剩余 剩余 财产 用于 目的 相同 或者 相近 的 的 其他 慈善 项目 项目, 并向 社会 公开。
第五 十八 条 慈善 组织 确定 慈善 受益人 , 应当 坚持 公开 、 公平 、 公正 的 原则 , 不得 指定 慈善 组织 管理 人员 的 利害关系人 作为 受益人。
第五 十九 条 慈善 组织 根据 需要 可以 与 受益人 签订 协议 , 明确 双方 权利 义务 , 约定 慈善 财产 的 用途 、 数额 和 使用 方式 等 内容。
受益人 应当 珍惜 慈善 资助 , 按照 协议 使用 慈善 财产。 受益人 未 按照 协议 使用 慈善 财产 或者 有 其他 严重 违反 协议 情形 的 , 慈善 组织 有权 要求 其 改正 受益人 拒不 拒不 改正 的 , 慈善 组织 有权 解除 解除协议 并 要求 受益人 返还 财产。
第六 十条 慈善 组织 应当 积极 开展 慈善 活动 , 充分 、 高效 运用 慈善 财产 , 并 遵循 管理 费用 最 必要 原则 , 厉行节约 , 减少 不必要 的 开支。 慈善 组织 具有 公开 公开 募捐 资格 的 基金会 开展 慈善 活动 活动 的年度 支出 , 不得 低于 上 一年 总 收入 的 百分之 七十 或者 前 三年 收入 平均 数额 的 百分之 七十 ; 年度 管理 费用 不得 超过 当年 总 支出 的 百分之 十 , 特殊 情况 下 , 年度 年度管理 费用 难以 符合 前述 规定 的 , 应当 报告 其 登记 的 民政 部门 并向 社会 公开 说明 情况。
具有 公开 募捐 资格 的 基金会 以外 的 慈善 组织 开展 慈善 活动 的 年度 支出 和 管理 费用 的 标准 , 由 国务院 民政 部门 会同 国务院 财政 、 税务 等 部门 依照 前款 规定 的 原则 制定。。
捐赠 协议 对 单项 捐赠 财产 的 慈善 活动 支出 和 管理 费用 有 约定 的 , 按照 其 约定。
第七 章 慈善 服务
第六十一条 本法 所称 慈善 服务 , 是 指 慈善 组织 和 其他 组织 以及 个人 基于 慈善 目的 , 向 社会 或者 他人 提供 的 志愿 无偿 服务 以及 其他 非营利 服务。
慈善 组织 开展 慈善 服务 , 可以 自己 提供 或者 招募 志愿者 提供 , 也 可以 委托 有 服务 专长 的 其他 组织 提供。
第六 十二 条 开展 慈善 服务 , 应当 尊重 受益人 、 志愿者 的 人格 尊严 , 不得 侵害 受益人 、 志愿者 的 隐私。
第六 十三 条 开展 医疗 康复 、 教育 培训 等 慈善 服务 , 需要 专门 技能 的 , 应当 执行 国家 或者 行业 组织 制定 的 标准 和 规程。
慈善 组织 招募 志愿者 参与 慈善 服务 , 需要 专门 技能 的 , 应当 对 志愿者 开展 相关 培训。
第六 十四 条 慈善 组织 招募 志愿者 参与 慈善 服务 , 应当 公示 与 慈善 服务 有关 的 全部 信息 , 告知 服务 过程 中 可能 发生 的 风险。
慈善 组织 根据 需要 可以 与 志愿者 签订 协议 , 明确 双方 权利 义务 , 约定 服务 的 内容 、 方式 和 时间 等。
第六 十五 条 慈善 组织 应当 对 志愿者 实名 登记 , 记录 志愿者 的 服务 时间 、 内容 、 评价 等 信息。 根据 志愿者 的 要求 , 慈善 组织 应当 无偿 、 如实 出具 志愿 服务 记录 证明。。
第六 十六 条 慈善 组织 安排 志愿者 参与 慈善 服务 , 应当 与 志愿者 的 年龄 、 文化程度 、 技能 和 身体 状况 相 适应。。
第六 十七 条 志愿者 接受 慈善 组织 安排 参与 慈善 服务 的 , 应当 服从 管理 , 接受 必要 的 培训。
第六 十八 条 慈善 组织 应当 为 志愿者 参与 慈善 服务 提供 必要 条件 , 保障 志愿者 的 合法 权益。
慈善 组织 安排 志愿者 参与 可能 发生 人身 危险 的 慈善 服务 前 , 应当 为 志愿者 购买 相应 的 人身 意外 伤害 保险。
第八 章 信息 公开
第六 十九 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建立 健全 慈善 信息 统计 和 发布 制度。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应当 在 统一 的 信息 平台 , 及时 向 社会 公开 慈善 信息 , 并 免费 提供 慈善 信息 发布 服务。
慈善 组织 和 慈善 信托 的 受托人 应当 在 前款 规定 的 平台 发布 慈善 信息 , 并对 信息 的 真实性 负责。
第七 十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和 其他 有关部门 应当 及时 向 社会 公开 下列 慈善 信息:
(一) 慈善 组织 登记 事项 ;
(二) 慈善 信托 备案 事项 ;
(三) 具有 公开 募捐 资格 的 慈善 组织 名单 ;
(四) 具有 出具 公益性 捐赠 税前 扣除 票据 资格 的 慈善 组织 名单 ;
(五) 对 慈善 活动 的 税收 优惠 、 资助 补贴 等 促进 措施 ;
(六) 向 慈善 组织 购买 服务 的 信息 ;
(七) 对 慈善 组织 、 慈善 信托 开展 检查 、 评估 的 结果 ;
(八) 对 慈善 组织 和 其他 组织 以及 个人 的 表彰 、 处罚 结果 ;
(九) 法律 法规 规定 应当 公开 的 其他 信息。
第七十一条 慈善 组织 、 慈善 信托 的 受托人 应当 依法 履行 信息 公开 义务。 信息 公开 应当 真实 、 完整 、 及时。
第七 十二 条 慈善 组织 应当 向 社会 公开 组织 章程 和 决策 、 执行 、 监督 机构 成员 信息 以及 国务院 民政 部门 要求 公开 的 其他 信息。 上述 信息 有 重大 的 , , 慈善 组织 应当 及时 向 社会 公开 公开。
慈善 组织 应当 每年 向 社会 公开 其 年度 工作 报告 和 财务 会计 报告。 具有 公开 募捐 资格 的 慈善 组织 的 财务 会计 报告 须经 审计。
第七 十三 条 具有 公开 募捐 资格 的 慈善 组织 应当 定期 向 社会 公开 其 募捐 情况 和 慈善 项目 实施 情况。
公开 募捐 周期 超过 六个月 的 , 至少 每 三个月 公开 一次 募捐 情况 , 公开 募捐 活动 结束 后 三个月 内 应当 全面 公开 募捐 情况。
慈善 项目 实施 周期 超过 六个月 的 , 至少 每 三个月 公开 一次 项目 实施 情况 , 项目 结束 后 三个月 内 应当 全面 公开 项目 实施 情况 和 募得 款 物 使用 情况。
第七 十四 条 慈善 组织 开展 定向 募捐 的 , 应当 及时 向 捐赠 人 告知 募捐 情况 、 募得 款 物 的 管理 使用 情况。
第七 十五 条 慈善 组织 、 慈善 信托 的 受托人 应当 向 受益人 告知 其 资助 标准 、 工作 流程 和 工作 规范 等 信息。。
第七 十六 条 涉及 国家 秘密 、 商业 秘密 、 个人 隐私 的 信息 以及 捐赠 人 、 慈善 信托 的 委托人 不 同意 公开 的 姓名 、 名称 、 住所 、 通讯 方式 等 信息 , 不得 公开。。
第九 章 促进 措施
第七十七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应当 根据 经济 社会 发展 情况 , 制定 促进 慈善 事业 发展 的 政策 和 措施。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 应当 在 各自 职责 范围 内 , 向 慈善 组织 、 慈善 信托 受托人 等 提供 慈善 需求 信息 , 为 慈善 活动 提供 指导 和 帮助。
第七 十八 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应当 建立 与 其他 部门 之间 的 慈善 信息 共享 机制。
第七 十九 条 慈善 组织 及其 取得 的 收入 依法 享受 税收 优惠。
第八 十条 自然人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捐赠 财产 用于 慈善 活动 的 , 依法 享受 税收 优惠。 企业 慈善 捐赠 支出 超过 法律 规定 的 准予 在 计算 企业 所得税 应 纳税 所得 额 时 当年 扣除 的 部分 , 允许 允许 结转 以后三年 内在 计算 应 纳税 所得 额 时 扣除。
境外 捐赠 用于 慈善 活动 的 物资 , 依法 减征 或者 免征 进口 关税 和 进口 环节 增值税。
第八十一条 受益人 接受 慈善 捐赠 , 依法 享受 税收 优惠。
第八 十二 条 慈善 组织 、 捐赠 人 、 受益人 依法 享受 税收 优惠 的 , 有关部门 应当 及时 办理 相关 手续。
第 八十 三条 捐赠 人 向 慈善 组织 捐赠 实物 、 有价证券 、 股权 和 知识产权 的 , 依法 免征 权利 转让 的 相关 行政 事业 性 费用。
第 八十 四条 国家 对 开展 扶贫 济困 的 慈善 活动 , 实行 特殊 的 优惠政策。
第八十五条 慈善 组织 开展 本法 第三 条 第一 项 、 第二 项 服务 的 慈善 活动 需要 慈善 服务 设施 用地 的 , 可以 依法 申请 使用 国有 划拨 土地 或者 农村 集体 建设 用地。 慈善 服务 设施 用地 非 经法定 程序 不得 改变 用途。
第八 十六 条 国家 为 慈善 事业 提供 金融 政策 支持 , 鼓励 金融 机构 为 慈善 组织 、 慈善 信托 提供 融资 和 结算 等 金融 服务。
第八 十七 条 各级 人民政府 及其 有关部门 可以 依法 通过 购买 服务 等 方式 , 支持 符合 条件 的 慈善 组织 向 社会 提供 服务 , 并 依照 有关 政府 采购 的 法律 法规 向 社会 公开 相关 情况。。
第八 十八 条 国家 采取 措施 弘扬 慈善 文化 , 培育 公民 慈善 意识。
学校 等 教育 机构 应当 将 慈善 文化 纳入 教育 教学 内容。 国家 鼓励 高等学校 培养 慈善 专业 人才 , 支持 高等学校 和 科研 机构 开展 慈善 理论 研究。
广播 、 电视 、 报刊 、 互联网 等 媒体 应当 积极 开展 慈善 公益 宣传 活动 , 普及 慈善 知识 , 传播 慈善 文化。
第八 十九 条 国家 鼓励 企业 事业单位 和 其他 组织 为 开展 慈善 活动 提供 场所 和 其他 便利 条件。
第九 十条 经 受益人 同意 , 捐赠 人 对其 捐赠 的 慈善 项目 可以 冠名 纪念 , 法律 法规 规定 需要 批准 的 , 从其 规定。
第 九十 一条 国家 建立 慈善 表彰 制度 , 对 在 慈善 事业 发展 中 做出 突出 贡献 的 自然人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 由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或者 有关部门 予以 表彰。
第十 章 监督 管理
第九十二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应当 依法 履行 职责 , 对 慈善 活动 进行 监督 检查 , 对 慈善 行业 组织 进行 指导。
第 九十 三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对 涉嫌 违反 本法 规定 的 慈善 组织 , 有权 采取 下列 措施:
(一) 对 慈善 组织 的 住所 和 慈善 活动 发生 地 进行 现场 检查 ;
(二) 要求 慈善 组织 作出 说明 , 查阅 、 复制 有关 资料 ;
(三) 向 与 慈善 活动 有关 的 单位 和 个人 调查 与 监督 管理 有关 的 情况 ;
(四) 经 本 级 人民政府 批准 , 可以 查询 慈善 组织 的 金融 账户 ;
(五)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的 其他 措施。
第九 十四 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对 慈善 组织 、 或者 单位 和 个人 进行 检查 或者 调查 时 , 检查 人员 或者 调查 人员 不得 少于 二人 , 并 应当 出示 合法 证件 和 检查 、 调查 通知书。
第九 十五 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应当 建立 慈善 组织 及其 负责 人 信用 记录 制度 , 并向 社会 公布。
民政 部门 应当 建立 慈善 组织 评估 制度 , 鼓励 和 支持 第三方 机构 对 慈善 组织 进行 评估 , 并向 社会 公布 评估 结果。。
第九 十六 条 慈善 行业 组织 应当 建立 健全 行业 规范 , 加强 行业 自律。
第九十七条 任何 单位 和 个人 发现 慈善 组织 、 慈善 信托 有 违法行为 的 , 可以 向 民政 部门 、 其他 有关部门 或者 慈善 行业 组织 投诉 、 举报。 民政 部门 、 其他 有关部门 或者 慈善 行业 组织 接到 投诉 、举报 后 , 应当 及时 调查 处理。
国家 鼓励 公众 、 媒体 对 慈善 活动 进行 监督 , 对 假借 慈善 名义 或者 假冒 慈善 组织 骗取 财产 以及 慈善 组织 、 慈善 信托 的 违法 违规 行为 予以 曝光 , 发挥 舆论 和 社会 监督 作用。
第十一 章 法律 责任
第九 十八 条 慈善 组织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由 民政 部门 责令 限期 改正 ; 逾期 不 改正 的 , 吊销 登记 证书 并 予以 公告:
(一) 未 按照 慈善 宗旨 开展 活动 的 ;
(二) 私分 、 挪用 、 截留 或者 侵占 慈善 财产 的 ;
(三) 接受 附加 违反 法律 法规 或者 违背 社会公德 条件 的 捐赠 , 或者 对 受益人 附加 违反 法律 法规 或者 违背 社会公德 的 条件 的。
第九十九条 慈善 组织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由 民政 部门 予以 警告 、 责令 限期 改正 ; 逾期 不 改正 的 , 责令 限期 停止 活动 并 进行 整改:
(一) 违反 本法 第十四 条 规定 造成 慈善 财产 损失 的 ;
(二) 将 不得 用于 投资 的 财产 用于 投资 的 ;
(三) 擅自 改变 捐赠 财产 用途 的 ;
(四) 开展 慈善 活动 的 年度 支出 或者 管理 费用 的 标准 违反 本法 第六 十条 规定 的 ;
(五) 未 依法 履行 信息 公开 义务 的 ;
(六) 未 依法 报送 年度 工作 报告 、 财务 会计 报告 或者 报 备 募捐 方案 的 ;
(七) 泄露 捐赠 人 、 志愿者 、 受益人 个人 隐私 以及 捐赠 人 、 慈善 信托 的 委托人 不 同意 公开 的 姓名 、 名称 、 住所 、 通讯 方式 等 信息 的。
慈善 组织 违反 本法 规定 泄露 国家 秘密 、 商业 秘密 的 , 依照 有关 法律 的 规定 予以 处罚。
慈善 组织 有 前 两款 规定 的 情形 , 经 依法 处理 后 一年 内 再 出现 前款 规定 的 情形 , 或者 有 其他 情节 严重 情形 的 , 由 民政 部门 吊销 登记 证书 并 予以 公告。。
第一 百 条 慈善 组织 有 本法 第九 十八 条 、 第九十九条 规定 的 情形 , 有 违法 所得 的 , 由 民政 部门 予以 没收 ; 对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处 二 万元以上 二十 万元 以下 罚款。
第一百零 一条 开展 募捐 活动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由 民政 部门 予以 警告 、 责令 停止 募捐 活动 ; 对 违法 募集 的 财产 , 责令 退还 捐赠 人 ; 难以 的 , , 由 民政 部门 予以 收缴 , 转给 转给其他 慈善 组织 用于 慈善 目的 ; 对 有关 组织 或者 个人 处 二 万元 以上 二十 万元 以下 罚款:
(一) 不 具有 公开 募捐 资格 的 组织 或者 个人 开展 公开 募捐 的 ;
(二) 通过 虚构 事实 等 方式 欺骗 、 诱导 募捐 对象 实施 捐赠 的 ;
(三) 向 单位 或者 个人 摊派 或者 变相 摊派 的 ;
(四) 妨碍 公共秩序 、 企业 生产 经营 或者 居民 生活 的。
广播 、 电视 、 报刊 以及 网络 服务 提供 者 、 电信 十七 商 未 履行 本法 第二 十七 条 规定 的 验证 义务 的 , 由其 主管 部门 予以 警告 , 责令 限期 改正 逾期 逾期 不 改正 的 , 予以 通报 批评 批评。
第一百零 二条 慈善 组织 不 依法 向 捐赠 人 开具 捐赠 票据 志愿 不 依法 向 志愿者 出具 志愿 服务 记录 证明 或者 不 及时 主动 向 捐赠 人 反馈 有关 情况 的 , 由 部门 部门 予以 警告 , 责令 限期 改正 ; ; 逾期不 改正 的 , 责令 限期 停止 活动。
第一百零 三条 慈善 组织 弄虚作假 骗取 税收 优惠 的 , 由 税务 机关 依法 查处 ; 情节 严重 的 , 由 民政 部门 吊销 登记 证书 并 予以 公告。
第一百零 四条 慈善 组织 从事 、 资助 危害 国家 安全 或者 社会 公共 利益 活动 的 , 由 有关 机关 依法 查处 , 由 民政 部门 吊销 登记 证书 并 予以 公告。
第一百零 五条 慈善 信托 的 受托人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由 民政 部门 予以 警告 , 责令 限期 改正 ; 有 违法 所得 的 , 由 民政 部门 予以 没收 ; 对 负责 的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人员罚款 二 万元 以上 二十 万元 以下 罚款:
(一) 将 信托 财产 及其 收益 用于 非 慈善 目的 的 ;
(二) 未 按照 规定 将 信托 事务 处理 情况 及 财务 状况 向 民政 部门 报告 或者 向 社会 公开 的。
第一百零 六条 慈善 服务 过程 中 , 因 慈善 组织 或者 志愿者 过错 造成 受益人 、 第三 人 损害 的 , 慈善 组织 依法 承担 赔偿 责任 ; 损害 是 由 志愿者 故意 或者 重大 过失 造成 的 , 慈善 组织 可以向其 追偿。
志愿者 在 参与 慈善 服务 过程 中 , 因 慈善 组织 过错 受到 损害 的 , 慈善 组织 依法 承担 赔偿 责任 ; 损害 是 由 不可抗力 造成 的 , 慈善 组织 应当 给予 适当 补偿。
第一百零 七 条 自然人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假借 慈善 名义 或者 假冒 慈善 组织 骗取 财产 的 , 由 公安 机关 依法 查处。
第一百零 八 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民政 部门 和 其他 有关部门 及其 工作 人员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由 上级 机关 或者 监察 机关 责令 改正 ; 依法 应当 给予 处分 的 , 依法 任免 机关 或者 监察 机关 对处分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给予 处分:
(一) 未 依法 履行 信息 公开 义务 的 ;
(二) 摊派 或者 变相 摊派 捐赠 任务 , 强行 指定 志愿者 、 慈善 组织 提供 服务 的 ;
(三) 未 依法 履行 监督 管理 职责 的 ;
(四) 违法 实施 行政 强制 措施 和 行政 处罚 的 ;
(五) 私分 、 挪用 、 截留 或者 侵占 慈善 财产 的 ;
(六) 其他 滥用职权 、 玩忽职守 、 徇私舞弊 的 行为。
第一百零 九 条 违反 本法 规定 , 构成 违反 治安 管理 行为 的 , 由 公安 机关 依法 给予 治安 管理 处罚 ;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第十二 章 附则
第一 百一 十条 城乡 社区 组织 、 单位 可以 在 本 社区 、 单位内部 开展 群众 性 互助互济 活动。
第一 百一 十 一条 慈善 组织 以外 的 其他 组织 可以 开展 力所能及 的 慈善 活动。
自 百一 十二 条 本法 自 2016 年 9 月 1 日 起 施行。

© 2020 Guodong Du dan Meng Yu. Hak cipta terpelihara. Penerbitan semula atau pengagihan semula kandungan, termasuk dengan membingkaikan atau cara serupa, dilarang tanpa persetujuan bertulis dari Guodong Du dan Meng Yu terlebih dahulu.